二四節(jié)氣養(yǎng)生之冬至
發(fā)布時間:2019-12-20 閱讀次數(shù):1392次
在中國傳統(tǒng)的陰陽五行理論中,,冬至是陰陽轉化的關鍵節(jié)氣?!岸烈魂柹?。冬至日太陽高度最低,日照時間最短,,地面吸收的熱量比散失的熱量少,。冬至后便開始“數(shù)九”,每九天為一個“九”,。到“三九”前后,,地面積蓄的熱量最少,天氣也最冷,所以說“冷在三九”,,而“九九”已在夏歷一月,、二月,我國大部分地區(qū)已入春,,因此“九九艷陽天”,。
在我國古代對冬至很重視,冬至被當作一個較大節(jié)日,,曾有“冬至大如年”的說法,。據(jù)記載,周秦時代以冬十一月為正月,,以冬至為歲首過新年,。《漢書》有云:“冬至陽氣起,,君道長,,故賀……”也就是說,人們最初過冬至節(jié)是為了慶祝新的一年的到來,。古人認為自冬至起,,天地陽氣開始興作漸強,代表下一個循環(huán)開始,,是大吉之日,。因此,后來一般春節(jié)期間的祭祖,、家庭聚餐等習俗,,也往往出現(xiàn)在冬至。冬至又被稱為“小年”,,一是說明年關將近,,余日不多;二是表示冬至的重要性,。
漢代以冬至為“冬節(jié)”,,官府要舉行祝賀儀式稱為“賀冬”,官方例行放假,,官場流行互賀的“拜冬”禮俗,。《后漢書》中有這樣的記載:“冬至前后,,君子安身靜體,,百官絕事,不聽政,,擇吉辰而后省事,?!彼赃@天朝廷上下要放假休息,軍隊待命,,邊塞閉關,,商旅停業(yè),親朋各以美食相贈,,相互拜訪,,歡樂地過一個“安身靜體”的節(jié)日。魏晉六朝時,,冬至稱為“亞歲”,,民眾要向父母長輩拜節(jié);宋朝以后,,冬至逐漸成為祭祀祖先和神靈的節(jié)慶活動,。唐、宋時期,,冬至是祭天祀祖的日子,,皇帝在這天要到郊外舉行祭天大典,百姓在這一天要向父母尊長祭拜,。明,、清兩代,皇帝均有祭天大典,,謂之“冬至郊天”,,祭祀地點就是今日的北京天壇公園。 我國古代將冬至分為三侯:“一侯蚯蚓結,,二候糜角解,,三候水泉動?!眰髡f蚯蚓是陰曲陽伸的生物,,此時陽氣雖已生長,但陰氣仍然十分強盛,,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縮著身體,;糜與鹿同科,,卻陰陽不同,,古人認為糜的角朝后生,所以為陰,,而冬至一陽生,,糜感陰氣漸退而脫角;由于陽氣初生,,所以此時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動并且溫熱,。
冬至氣血運行由脊柱下部重新開始,從尾椎、骶椎到第5腰椎,,都是冬至節(jié)氣所運行的部位,。牽係小腿、踝,、足,、股骨、臀部,、直腸,、肛門部位的疾患,具體表現(xiàn)為下肢循環(huán)不良,、關節(jié)炎,、脊柱側彎、下腹痛,、排尿異常,、子宮炎、痛經(jīng),、月經(jīng)不調,、前列腺炎、遺精,、滑精,、性功能障礙、骶髂關節(jié)炎,、尾骶骨損傷后遺癥,、下肢后側痛、大腿無力,、腿抽筋,、足趾麻木、跟骨痛,、足冷,、足踝腫脹無力、痔瘡,、瘙癢癥,、面部色素沉著、手背皮膚老年斑早發(fā)等,。有上述癥狀者可借助冬至一陽生開始調理身體,。
九九消寒歌:
一九、二九不出手,;三九,、四九冰上走,;五九、六九,,沿河看柳,;七九河開,八九雁來,;九九加一九,,耕牛遍地走。冬至開始數(shù)九,,消寒用以表達對春的渴望,,走起!
冬至飲食 關于“冬節(jié)”,,民間有很多飲食傳統(tǒng),。過去老北京有“冬至餛飩夏至面”的說法。相傳漢朝時,,北方匈奴經(jīng)常騷擾邊疆,,百姓不得安寧。當時匈奴部落中有渾氏和屯氏兩個首領,,十分兇殘,。百姓對其恨之入骨,于是用肉餡包成角兒,,取“渾”與“屯”之音,,呼作“餛飩”。恨以食之,,并求平息戰(zhàn)亂,,能過上太平日子。因最初制成餛飩是在冬至這一天,,在冬至這天家家戶戶吃餛飩,。其實恰是取了有菜有肉,有里有面,,有干有稀的花樣飲食搭配方式,,來進行冬至進補。
吃“捏凍耳朵”是冬至河南人吃餃子的俗稱,。緣何有這種食俗呢,?相傳南陽醫(yī)圣張仲景曾在長沙為官,他告老還鄉(xiāng)那時恰是大雪紛飛的冬天,,寒風刺骨,。他看見南陽白河兩岸的鄉(xiāng)親衣不遮體,有不少人的耳朵被凍爛了,,心里非常難過,,就叫其弟子在南陽關東搭起醫(yī)棚,用羊肉,、辣椒和一些驅寒藥材放置鍋里煮熟,,撈出來剁碎,用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樣子,,再放下鍋里煮熟,,做成一種叫“驅寒矯耳湯”的藥物施舍給百姓吃。服食后,,鄉(xiāng)親們的耳朵都治好了,。后來,每逢冬至人們便模仿做著吃,,是故形成“捏凍耳朵”此種習俗,。以后人們稱它為“餃子,也有的稱它為“扁食”和“燙面餃”,,人們還紛紛傳說吃了冬至的餃子不凍人,。冬節(jié)要吃羊肉餡餃子,借助羊肉的溫補來抵御外界的寒冷,。
傳統(tǒng)的姑蘇人家,,會在冬至夜喝冬釀酒,冬釀酒是一種米酒,,加入桂花釀造,,香氣宜人。姑蘇百姓在冬至夜暢飲冬釀酒的同時,,還會配以鹵牛肉,、鹵羊肉等各式各樣的鹵菜。在寒冷的冬天,,冬釀酒不僅能夠驅寒,,更是寄托了姑蘇人對生活的一種美好的祈愿。桂花和米酒辛溫發(fā)散,。桂花散寒破結,,化痰止咳,可用于牙痛,,咳喘痰多,,經(jīng)閉腹痛之癥。牛羊肉亦為溫補之品,。讓溫熱走遍全身,,既能御寒,又可幫助運行全身氣血,。
“冬至節(jié)”祭祖先,,在臺灣一直世代相傳,,并且食用蘿卜、青菜,、豆腐,、木耳等,以示不忘自己的'根',。這些蔬菜營養(yǎng)豐富,、易消化,可防止冬季滋補過重,。江南水鄉(xiāng),,有冬至之夜全家歡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飯的習俗。相傳,,共工氏有不才子,,作惡多端,死于冬至這一天,,死后變成疫鬼,,繼續(xù)殘害百姓。但是,,這個疫鬼最怕赤豆,,于是,人們就在冬至這一天煮吃赤豆飯,,用以驅避疫鬼,,防災祛病。紅豆利水消腫,,解毒排膿,。用于水腫脹滿、腳氣浮腫,、黃疸尿赤,、風濕熱痹、癰腫瘡毒,、腸癰腹痛,。糯米適宜多汗、血虛,、脾虛,、體虛、盜汗,、肺結核,、神經(jīng)衰弱等癥患者食用。此外,糯米適宜煮成稀薄粥,,這樣不僅營養(yǎng)豐富,、有益滋補,且極易消化吸收,,可補養(yǎng)胃氣,。此二合一在江南水鄉(xiāng)用來既能驅寒除濕,,又能補益身體,。
冬至吃狗肉的習俗據(jù)說是從漢代開始的。相傳,,漢高祖劉邦在冬至這一天吃了樊噲煮的狗肉,,覺得味道特別鮮美,贊不絕口,。從此在民間形成了冬至吃狗肉的習俗?,F(xiàn)在的人們紛紛在冬至這一天,吃狗肉,、羊肉以及各種滋補食品,,以求來年有一個好兆頭。李時珍《本草綱目·狗》記載:狗味咸,、酸,、性溫、無毒,,可以安五臟,、補絕傷,輕身益氣,。宜養(yǎng)腎,、補胃氣、壯陽,、暖腰膝,、益氣力??裳a五勞七傷,、益養(yǎng)陽事、補血脈,,能增加腸胃運化能力和腎,、膀胱的功能,填補精髓,。
冬至時節(jié)天氣寒冷,,人體需要足夠的能量來抵御寒冷,除上述各種吃食外,,肉類因含有豐富的蛋白質,、碳水化合物和脂肪,,補氣活血,溫中暖下,,是冬至進補的佳品,。女性冬至吃些肉類可中和寒氣,加快內分泌,,增強機體的抵抗力,,來應對嚴寒。同時適量進食菠菜,、芹菜,、萵筍、大蒜等,。
傳統(tǒng)醫(yī)學認為,,正常人進補,男子宜在40歲左右開始,,女子宜在35歲左右開始,。《內經(jīng)》記載說,,男子在40歲以前,,精力旺盛,肌肉飽滿,,筋骨強?。?0歲后則開始出現(xiàn)“腎氣衰”現(xiàn)象,。而女子35歲前身體健壯,,面貌嬌嫩,頭發(fā)生長旺盛,;35歲后,,精力開始不濟,面部開始焦枯,,頭發(fā)開始脫落,。如此看來,女性35歲,、男性40歲開始進補不僅適宜而且必要,。注意:“補冬”最好在身體狀況良好時進行,患有感冒而發(fā)燒或咳嗽時應避免,。
推薦食譜:
1.麻油拌菠菜 操作:菠菜1斤洗凈,,開水焯熟,撈出入盤,加入適量食鹽,,淋上芝麻油即可,。 功效:通脈開胸,下氣調中,,止渴潤燥,。
2.銀耳羅漢果煲雞湯 操作:銀耳40g洗凈,冷水泡發(fā),;雞1只,,去內臟,焯水后用清水沖洗干凈,。紅蘿卜200g,,去皮,,切厚塊,。鍋內加適量清水入湯煲開鍋后,放入上述食材,,并加入羅漢果3-4個(捏開),,甜杏仁(南杏)少許,姜3片,。再次開鍋后,,改用慢火繼續(xù)煲約3小時左右,加入鹽適量即可飲用,。 功效:補氣養(yǎng)陰,,增強體質。
3.天麻燉烏雞 操作:烏雞1只(約750g),,烏雞放入冷水中,,燒開,焯去血沫,;天麻25g,,川芎、白茯苓各10g,,諸藥洗凈,,放入雞腹中,合并蓋好開口,,放入湯煲,。加姜片5-8片,酒10g,水適量,,燒開后用小火燉約1小時,,放適量鹽再燉約20分鐘至材料熟爛,撒上香菜段即可。 功效:烏雞舒經(jīng)活血,、調節(jié)內分泌等功效,,對中、老年女性大有益處,。天麻,、川芎、茯苓對神經(jīng)衰弱的頭昏,、頭痛,、失眠等,均有輔助治療之效,,既能平肝熄風止痛,,又能滋養(yǎng)鎮(zhèn)靜安神,與烏雞等配合,,補虛作用頗為明顯,,調理更年期癥狀效果明確。
4.羊雜湯 操作:將羊肉,、羊心,、羊肺、羊肚,、羊肥腸五種,,放入開水鍋中,燙透,,撈出,,瀝干水,切成細絲,,混拌,。沙鍋加入清水置火上,切好的混合羊雜適量,,芝麻醬加鹽,,水,攪開,,加胡椒粉調配成佐料入鍋,,再加入蔥段、姜片,、大料,,微火燜好,出鍋前入精鹽適量,,香菜末少許即成,。 功效:調理肢寒畏冷,,氣血雙補,補腎益精,。
冬至運動 冬至是十分重要的節(jié)氣,,冬至一陽生,蟄伏之陽和萬物都開始有所萌動,,我們也應該法于陰陽,,順天時而動,正確的運動和養(yǎng)生,,即所謂天人合一,。順應天時,春生夏長秋收冬藏,。春夏養(yǎng)陽,,秋冬養(yǎng)陰。每日之中也有春夏秋冬之分,。春夏養(yǎng)陽,,就是說春夏多運動,每天早上多運動,,培養(yǎng)人體陽氣正氣,;而秋冬季節(jié),午后則應該少運動,,或者說是非劇烈運動,少流汗才能養(yǎng)陰,,陽氣才能收藏,。
祖國醫(yī)學養(yǎng)生推崇的健康運動方式是非劇烈運動,出汗要小汗一身即可,,如五禽戲,,太極,氣功等,。祖國醫(yī)學認為,,人的壽命天賦是有定數(shù)的,120歲左右,,也就說人的氣數(shù)是有定數(shù)的,。心平氣和者,氣數(shù)消耗的慢,,相反,,太多劇烈運動和激動情緒,都會加快消耗自己的氣數(shù),,練太極,、八卦,、氣功等多見長壽者。
冬至一陽萌動,,但天時還是很冷,,所謂萌動,也只是陽氣在地下,、水下,、腎下萌動而已,還未真正發(fā)動,,我們也應該順應天時,,讓體內陽氣繼續(xù)蟄伏在腎內,否則冬不藏精,,春必病溫,。等到驚蟄到來,陽氣從地下,、水下發(fā)動起來,,運動量就可慢慢加大。
冬至起居 冬至在養(yǎng)生學上是一個最重要的節(jié)氣,,冬至到小寒,、大寒,是最冷的季節(jié),,患心臟病和高血壓病的人往往會病情加重,,患“中風”者也驟增,還要預防凍傷,。祖國醫(yī)學認為:女性的生理結構決定了屬性,,女屬陰,為涼性,。女性不注意保暖亦會出現(xiàn)月經(jīng)不調,、痛經(jīng)等不適癥狀。所以冬至養(yǎng)生,,老人,、婦女、孩子要做到:1.注意防寒保暖,。在氣溫降到0℃以下時,,要及時增添衣服,衣褲既要保暖性能好,,又要柔軟寬松,,不宜穿得過緊,以利血液流暢,。2.規(guī)律起居,,不過度勞累,。3.堅持晚間泡腳,長期堅持,,才能起到保健養(yǎng)生,、防寒保暖的功效。
入冬以來我們一直強調冬季養(yǎng)生早睡晚起,。冬季夜長,,人們不可過分熬夜。每當?shù)搅艘?2:00點就應上床睡覺,,到早晨到了6-7點就應按時起床,。晨起后多數(shù)人喜歡用熱水洗手、洗臉以保持溫暖,。年輕人和孩子可以嘗試涼水洗手,、洗臉,這對身體非常有益,。冬季堅持用涼水洗手,、洗臉,可增強耐寒抵抗力,,對適應環(huán)境變化有所幫助,。
冬“藏”是健康“儲蓄”的最好季節(jié),身體閉藏,,萬物休整,,神志深藏于內。尤其是男性,,宜節(jié)欲保精,,一般陰虛火旺都是由于陰精虧損所致。盡量順應這一時令,,遵循“冬藏”養(yǎng)生之道,做到多“儲蓄”,、少“透支”,。
冬至情志 冬至開始數(shù)九,漢族傳統(tǒng)文化中,,九為極數(shù),,乃最大、最多,、最長久的概念,。九個九即八十一更是最大不過之數(shù)。古代漢族人民認為過了冬至日的九九八十一日,,春天肯定已經(jīng)到來,。于是古時有了“九九歌”,、“畫九”、“寫九”的產(chǎn)生,。數(shù)九能夠很快的從盛行于宮廷到傳與民間,,是因為它是:農業(yè)生產(chǎn)需要,通過記載冬九九當中陰,、晴,、雨、雪以及各種天象的變化,,用來預卜來年豐欠,;寓教于樂,可對幼童進行識字,、寫字和歷史知識,、自然常識的啟蒙教育;娛樂消遣,,文人墨客,、富足之家的一種雅興娛樂消遣;熬寒,,在日歷遠未普及的年代,,千里冰封、寒風凜冽的冬天也是窮苦百姓最難熬的日子,,畫九,、寫九也透露了冬閑中最廣大百姓熬冬盼春的心思。
冬至開始,,大家不妨也帶孩子們一起玩一玩數(shù)九的游戲,,方法多樣,不拘一格,,娛樂之中去了解和喜愛祖國的傳統(tǒng)文化,,更是情志養(yǎng)生的好方法。
手推推 冬至是陰陽二氣的自然轉化,,這個陰陽交接的時候艾灸神闕穴是激發(fā)身體陽氣上升的最佳時間,。在冬至前后兩天,加上冬至這一天共三天中,,通過用艾條灸神闕穴的方法養(yǎng)生,。把艾條點著后以肚臍為中心,熏灼肚臍周圍就可以了,。注意不要燙到皮膚,,有溫熱的感覺即可。每天一次,,每次15-20分鐘,。神闕穴是五臟六腑之本,,為任脈、沖脈循行之地,、元氣歸藏之根,,為連接人體先天與后天之要穴。艾灸神闕穴可益氣補陽,,溫腎健脾,,祛風除濕,溫陽救逆,,溫通經(jīng)絡,,調和氣血,對身體非常有好處,,如果可以堅持到立春,,甚至會使人第二年都少生病。
注:理論上講,,經(jīng)期不宜艾灸,。尤其是月經(jīng)量大的女性,經(jīng)期禁止艾灸,。但是對于由于寒引起的月經(jīng)量少,、月經(jīng)期腹痛的女性,經(jīng)期艾灸是一個特殊治療時期,,所以經(jīng)期艾灸因人而異,,需要的人好好把握哦。
以上信息來源網(wǎng)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