寒露后,氣溫下降,,晝夜溫差變化增大,,此時最容易引發(fā)感冒。要適時添加衣服,,加強體育鍛煉,,增強體質。此外,,此時天氣寒冷,,人們出去運動的機會相對較少,在居室中的時間比較長,,所以在這時還要注意保持室內空氣流通、新鮮,,條件許可的情況下,,居室及其周圍可種植一些綠葉花卉,讓環(huán)境充滿生機又可凈化空氣,,使身體長期處于一個良好的環(huán)境之中,。
寒露時節(jié),氣候漸冷,,日照時間相對減少,,并且秋季特有的肅殺之氣容易使人們傷感,即秋愁,。因此,,保持良好的心態(tài),因勢利導,,宣泄積郁之情,,培養(yǎng)樂觀豁達之心。可結伴外出游玩,,登高遠眺,,適當調節(jié)心情很重要。
頸腰腳,,三保暖
寒露之后不宜再“秋凍”,,尤其要注意肩頸、腰背,、腳部的保暖,。
暖頸:脖子是寒氣入侵的主要部位,會導致咳嗽,、感冒,、嗓子發(fā)炎。
戴條圍巾可有效保暖頸部,。宜經常模仿“烏龜伸脖”的動作,,前后伸縮脖子,再左右轉動,。
暖腰:老年人陽氣漸衰,,腰肌勞損等癥狀受冷的刺激容易加重。老年人早晚出門時不妨穿個馬甲,。
另外,,廣播體操里的腹背運動和蹲起運動都能很好地溫暖腰背,時常用搓熱的雙手捂在腰眼上也有很好的溫熱作用,。
暖腳:足部保暖除了穿厚襪子,、棉拖鞋,還可以利用看電視的時間,,站立踮起腳尖再放下,,重復做至額頭微微冒汗。做完運動再用熱水泡腳,,可舒筋活血,,溫暖全身。
晚上7點后 不進食
寒露養(yǎng)生重在收,,對應到一天之中的寒露小時令就是吃飯,。
研究人員追蹤調查了721名平均年齡53歲的高血壓患者,發(fā)現晚上7點后進食,、或就寢前兩小時內的進食者,,夜間血壓不降、一直保持高位的可能性是不進食者的2.8倍,。
所以,,寒露這一天過后,,切記晚上7點之后不要再進食了,另外,,高血壓患者本來就是心臟病高危人群,,夜間血壓再不降的話,心臟病發(fā)作或中風的風險會高得多,。
喝足水 防腦梗
每到氣候變冷,,患腦血栓的病人就會增加,有腦血栓病史的人尤其要注意清晨和晚間適量飲水,,可以稀釋血液,,防止栓塞。
另外要提醒的是,,高血壓患者夜間不要因為起夜怕涼而憋尿,,否則會使血壓升高,引起腦出血或心肌梗死,,嚴重的還會導致猝死,。